“这是平甸乡辖区内唯一的综合性市场,如果能够扩大规模、拓展功能,将更好发挥区位优势,以市场引流带动平甸乡的‘周日经济’。”近日,在新平县平甸乡费贾村,住新平县的市政协委员和当地负责人向前来实地走访的玉溪市政协“急难小”提案调研组介绍提案情况。调研组边听边看,向乡村组干部详细询问市场产品种类、人流量、交易额等情况。

平甸乡费贾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初期,项目规划和实施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基础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2025年初,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住新平县市政协委员组提出了这件集体提案《关于建设新平县平甸乡费贾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议》,呼吁帮助解决该市场功能设施建设问题,提升市场整体经营效益,促进群众及村集体双增收,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的‘急难小’提案补助资金,只是一笔‘小钱’,只能发挥撬动作用,如果最后确定给予补助,还需要你们继续积极争取,整合多方面资金,共同做好这件民生‘大事’。”调研组向平甸乡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工作,为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和提案解决率,每年安排300万元提案办理专项资金,重点帮助基层解决“急难小”问题。每年的政协全会上,委员们提交的提案数以百计,是否符合专项资金补助规定,能否成为“急难小”民生提案,需要经过一整套完备的遴选过程。市政协持续推进提案办理资金补助机制创新,构建起“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院坝协商—形成提案——走访调研—主席会议审定”的遴选体系。特别是六届市政协以来,在住县(市、区)市政协委员组提交提案的基础上,坚持由分管提案工作的副主席带领提案委相关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巷、学校、企业,用脚步丈量每一件提案的实情,听取群众心声。最终确定的“急难小”提案,不仅仅是和基层发展息息相关的,更多的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案选出来了,怎样才能以实实在在的办理成效惠及于民?“我们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到提案办理全过程,努力构建全链条、全周期、闭环式的工作体系,在党政领导领办重点提案全覆盖的基础上,由政协领导牵头、委室分工负责、委员全程参与、督办全面覆盖,实现提案督办由部分、阶段性督办向全面、全过程督办转变,推动提案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市政协提案委负责人介绍。

在走访调研2025年“急难小”提案的同时,调研组也对2024年提案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在元江县因远镇卡腊村罗马小组,调研组看到,平坦宽阔的硬化路,像一条银带蜿蜒山间村舍,同步配套排水沟、花台、护栏和太阳能路灯,村民骑摩托、开农用车畅行无阻,孩子们在崭新的操场上打篮球、玩游戏。驻该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杨济瑞感慨:“现在这个小组的群众送孩子上学、拉茶叶和山货去集市不再颠簸,省时又安全!孩子们也有了宽阔的活动场地。最重要的是,村内道路等条件改善后,罗马小组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到这里,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坑洼泥泞、狭窄杂乱、颠簸难行的土路,孩子上学要踩泥浆,老人行走更加艰难。一切的改变,缘于住元江县市政协委员组提出的一件“急难小”提案《关于提升元江县因远镇卡腊村委会罗马小组民族团结基础设施的建议》。经过市政协的实地走访调研和最终遴选确定,获得35万元“急难小”提案资金补助后,元江县乡村振兴局认真做好提案办理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实施。2024年底竣工后,彻底解决了罗马小组约400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难题。以专项资金撬动民生难题破解,让“小提案”释放出温暖人心的“大能量”,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市政协 赵永云 刘仕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