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实学习培训,强化委员意识。按照“十八字”要求,发扬人民政协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坚持“只有学得好、才能干得好”理念,把加强学习培训作为提高委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强化委员的荣誉感、责任感,持续增强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意识,提升“四种能力”。一是专题辅导引领学。2022年县政协换届后,举办了新一届政协委员系统知识业务培训。坚持每年全体会议后及时开展年度履职能力培训,做到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专题培训全覆盖。每次培训提前谋划,精心制定方案、精选培训内容,邀请党校专家和市政协委室领导授课,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全体委员集中时间和精力,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人民政协理论、政协基本知识、提案工作、省市县党代会以及县委全会精神等委员履职应学应会知识,补齐补足委员履职必备知识短板,帮助委员加快熟悉政协工作,把准政协是什么、干什么,委员应怎样干,让委员每次培训都学有所获。二是与时俱进持续学。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充分发挥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的重要纽带作用,压紧压实主席会议成员分管责任,坚持“先学习、后活动”思路,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政协工作新要求,抓紧抓实界别委员活动组学习。2022年,7个委室分别组织联系界别委员活动组学习各3次,举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党组会议学习17次、主席会议学习9次、常委会议学习7次、机关干部双周学习例会学习26次,建立起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经常性学习全覆盖的制度机制。每年筹措10余万元资金,征订《中国政协》《人民政协报》等报刊,《云南政协报》人手一份赠阅委员学习,让委员知“上情、下情、内情”,打牢履职基础。三是结合实际实践学。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有针对性地适时组织委员调研、视察全县有关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参与有关问题的协商座谈,鼓励引导委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不断提升委员建言献策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工作和现实需要,以界别活动方式不定期组织委员到周边县(市、区)考察学习政协工作和委员履职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有效的学习培训,委员的干事激情和履职本领不断提升。
二、抓细工作规范,创设履职平台。把准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紧扣政协职能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常抓长会议、协商、视察、调研、提案和“协商在基层”等政协工作规范和委员履职平台建设。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党的建设主题,在政协工作中认真践行党建工作的根本职责和核心任务是“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各项任务的完成”要求,发挥县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学习入手和思想政治教育打头,抓严抓实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严实具体、见人见事见成效上,把党建融入实际工作、具体事项,成效体现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和完成任务质效上。健全完善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切实提升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两个全覆盖”质量,推动党建工作与政协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委员高质量履职。二是调动委员履职热情。学习市政协做法,全体会议前,由分管领导牵头,提案联络委统筹,各专委会具体负责,提前发放提案征集目录,提出提案撰写要求,组织委员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和群众“急难愁盼”,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提案,把提案工作作为委员履职重要方式抓细抓实;全体会议上,按照分组讨论次数,委员人手发放发言提纲稿纸,引导委员围绕大会审议事项和讨论内容,把发言提纲作为委员在大会上的履职作业,促其思考、动手撰写,做到委员在分组会议上人人发言、人人提交发言提纲;全体会议后,梳理、汇总、分类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书面函送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和采纳运用,有效发挥委员协商议政和建言献策作用。三是完善委员联系机制。每年更新完善界别委员活动组、“双联双创”和“协商在基层”编组,健全委员有序参与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机制。把县政协13个界别的153名委员100%编入14个学习活动组、100%编入8个委员工作室,确保委员就近就地参与政协学习活动和基层协商。坚持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委室负责人下乡必访委员,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协调座谈会、视察、调研、考察、“协商在基层”等活动必有委员参加,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委员参与协商的覆盖面,深化委员履职的广度和深度。认真落实市政协2023“创新发展年”要求,提请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联合行文制发县政协协商视察调研和提案工作实施办法、县委、县政府领导领办重点提案办法,形成县委高位推动、县政府有力支持政协工作的格局,切实解决“是在政协协商、不是跟政协协商”的认识和实践问题,以制度建设推动工作创新、助力委员履职。
三、抓严考核评价,促进作用发挥。加强委员管理,改进委员服务,促进委员履职尽责,发挥好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是从严从实管理委员。加强委员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协同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制发《委员届中调整工作流程》,对届中增补、辞去、撤销委员资格的步骤和工作环节作出明确规定,规范委员届中调整工作程序,适时对因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的委员进行调整,保持委员队伍界别代表性。十届县政协以来,按规定和程序撤销委员资格1名、辞去委员7名、增补委员6名,委员管理底数清、台账全、档案齐。认真执行政协章程和省、市政协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委员管理办法,以制度推动委员在政协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二是强化委员考核评价。建立常委履职报告和委员履职情况登记制度,围绕参加会议、学习培训、提案撰写和参加协商、视察、调研、考察活动以及反映社情民意、走访联系界别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等委员履职情况,结合县级政协委员能力素质和参与政协工作履职实际,精心设计简便、易填写的常委履职报告表和委员履职情况登记表,以任务清单倒逼责任履行,一张表反映常委、委员一年履职情况。压实主席会议成员和联系专委会责任,抓实常委提交履职报告和委员履职情况登记工作,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和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评,开好年末委员履职总结和点评测评会议,每年按委员总数的15%评选优秀委员,开展好提案评选表扬,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
(易门县政协 徐晓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