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理论 > 正文
凝聚社会治理共识
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玉溪实践

http://www.yxzx.gov.cn 2025-04-21
作者:    来源:

1

红塔区溪泽华庭小区通过建立“政协委员联系点”“溪泽集市”“好商量调解工作室”等协商、服务、调解平台,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切实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永洪 摄

□ 刘佳 胡霁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玉溪市“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从源头上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可推动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筑牢市域安全稳定屏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固支撑。红塔区溪泽华庭小区积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通过建立“政协委员联系点”“溪泽集市”“好商量调解工作室”等协商、服务、调解平台,切实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使群众的需求和关切得到了及时回应和关注,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以此凝聚起协商主体之间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识,推动了基层民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营造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氛围。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

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体现协商民主多层级制度化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社会利益主体多元、诉求多样、矛盾交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加强各种协商渠道协同配合。”基层是面向群众的前沿阵地,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通过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能够推动协商民主在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的深入互嵌,从民主协商全过程、全周期体现人民出场、在场、立场,让不同协商主体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广泛表达自身诉求,充分参与到基层协商之中,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体现协商民主政治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政协协商体现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基层协商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二者发挥制度优势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有利于把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贯通起来,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此外,政协民主监督具有宏观性和权威性,基层监督则更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在党的领导下,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路径相衔接,确保政策落地生根,体现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性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人民性相统一。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体现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相统一。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既能为政协协商提供丰富的基层素材和更为广阔的议题,又能将基层的鲜活经验反馈到更高层次的决策中,还能将政协协商的高层次建议转化为基层可操作的方案。政协协商向基层协商下沉,能够将成熟的制度、优质的人才、专业的经验从上而下一体贯通,能够为分析和解决基层问题把控政治方向,保证民主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有利于政协协商的制度化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避免决策和实际脱节,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玉溪实践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内外互嵌式”衔接“聚思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大力推进党建引领。溪泽华庭小区在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相衔接的过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协商治理全过程,充分体现政协机关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让不同协商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协商“共治”。一是探索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多方参与的路径,调动协商主体在党组织领导下自主自发解决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的积极性,凝聚起追求共同生活目标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共识。二是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政协委员、街道、社区、区直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成员通力合作,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按照居民发起、议事先行、群策群力、分类施策、稳步推进的步骤,累计收集社情民意236条,提供便民服务130余项,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起。三是在小区住户中选聘公道正派、热心公益、身体健康的居民代表担任“督察员”,对小区日常管理情况、运转秩序、安全排查、活动开展、社情民意等进行巡查。居民普遍反映小区管理更透明,问题解决更高效。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上下联动式”衔接“搭平台”。溪泽华庭小区常住人口多、人员流动性较高,由于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不足等原因,居民在购物、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的民生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小区内部邻里纠纷较多、物业管理较难。为解决以上问题,小区设立了玉溪市首个“政协委员联系点”,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让市区政协委员走进群众,让群众更多参与到协商治理之中。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在业主微信群设立24小时响应民声“小管家”,开通实时互通“溪泽信箱”小程序,在“溪泽集市”开设委员服务现场点收集信息,广泛收集居民对小区管理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按照每月一议和要事及时议原则,及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实现共性问题共同解决、个性问题专题解决。二是聘请专家学者、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公益达人、媒体记者担任民主协商议事指导员,挂牌成立了“好商量调解工作室”,为实现多元解纷提供智力支持,指导小区规范有序开展民主协商议事,做到以专业视角、理性方式搭建“决策”和“自治”的沟通平台,凝聚共商共解治理难题的思想共识。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左右协同式”衔接“补资源”。溪泽华庭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200余人,儿童约70人。针对这一情况,“幸福溪泽”基层治理聚焦小区“一老一小”群体,根据不同协商主体关注的重点议题,进行广泛协商,通过政协机构和政协委员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统筹引入多方资源“下沉”,着力弥补资源短板,释放“协商议事+协同资源”的合力攻坚效应,不断优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一是创新“党建+社工+志愿”工作模式,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重症患者等群体,邻里开展“窗帘之约”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关注窗帘开合情况传递约定讯号,楼栋保洁、安保人员定时走访巡查,及时为老人们提供服务。二是引进“玉溪源悦堂诊所”落地小区,挂牌溪泽华庭小区医疗点,实现了中西医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可同时容纳20多人在门诊就医,形成了“小区就医、居家康养”医养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工作展望

以凝聚共识的社会治理为目标,以溪泽华庭小区的生动实践为契机,玉溪开展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有必要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展开。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科技支撑,通过搭建“数字政协云”“网上议事厅”等随时协商平台,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全时衔接”,使政协机关能够及时了解基层协商中的共性问题,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让政协委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基层精细化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基层协商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二是完善协商平台建设机制。建立政协委员工作站、城市社区和乡镇社区协商议事会,将各级委员编入工作站,强化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机制,使委员“下得去”,基层“接得住”,把委员工作站(室)平台与社区协商议事平台连接起来,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共建型”调研、协商,不断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三是强化监督落实,健全协商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协商成果进行客观评估,确保协商成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